十三五”以來,全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不斷集聚創新要素,深化協同創新,優化創新環境,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果。
綜合實力明顯提升。2019年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1.04%,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015年的2.9件提高到6.8件,已建立省院士工作站2個、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家、市技術創新中心6家,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72項、市科技計劃項目92項。12項科技創新成果獲省科技獎,19項專利獲省專利獎。
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效應凸顯。高新技術企業數由79家增加到166家,年均增長16%;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2.9%,年均增長15%以上;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從0.94%提高至1.7%。全市形成以汽車電器、智能制造、新材料等為重點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5個,截至2019年底,5大基地內共有企業123家,其中高新技術企業73家,總產值達139億元。
科技惠民惠農成效顯著。加強縣域創新能力建設,成功爭創黃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,現有省以上農業科技園區2個、可持續發展試驗區2個、創新型縣1個。加強科技服務農業創新發展,組建國家星創天地7個、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3個,選派177名縣級科技特派員,實現全市所有貧困村全覆蓋。
區域協同創新邁出堅實步伐。舉辦產學研對接活動近50場次。加大科技成果和人才引進力度,全社會累計吸納技術合同2019項,成交額32.42億元,輸出技術合同389項,成交額2.22億元。與杭州市簽訂《關于共同推進科技創新合作協議》。依托長三角地區高校資源優勢,先后組建浙江大學、安徽大學黃山技術轉移中心。加快融入杭州(長三角)數字經濟產業鏈,支持杭黃綠色產業園、黃山高新區上海灣谷科技園等“反向飛地”建設。
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越。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(國家級、省級各1家,市級3家)、眾創空間7家(國家級3家、省級4家),累計孵化場地達18萬平方米,入駐科技型小微企業246家、創新團隊129個。設立市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,累計對上爭取科技創新扶持資金1.37億元,市級投入科技創新扶持資金5200余萬元;累計完成市天使投資基金投資項目5個,投資額達1033萬元。 ·胡利龍 胡宏偉·
值班編輯:汪鼎